• 6
  • 3

版权信息

(东院区)经济开发区天衢东路1165号,公交车18、108路直达 (西院区)德城区东方红路461号,公交车5、6、17、28、107路直达 
邮箱:dzszyyxck@163.com 电话:0534-7905288
Webpage Copyright © 2020 德州市中医院 

2017年11月份

作者:
admin
来源:
2017/11/30
浏览量:

   夏某某,男,55岁,2017-11-12初诊。
      主诉:突发性上腹部疼痛1天。
      病史:患者因暴饮暴食于昨日突发腹痛,以上腹部为主,呈绞痛,阵发性加重,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,门诊行腹部彩超提示“结石性胆囊炎;胆源性胰腺炎”给予消炎、抑胰酶、支持及对症处理后腹痛症状减轻,现患者自觉心下痞闷、恶心、纳呆,伴有腹部胀满不适,查体:神志清楚、精神较差,全腹平坦,未见肠型及蠕动波,无压痛及反跳痛。舌苔薄黄而腻,脉弦数。
      诊断:腹痛----胆热犯胃。
      治则:消炎利胆,辛开苦降,寒热并用。
      处方:清半夏9克,黄芩15克,黄连5克,干姜9克,太子参10克,陈皮6克,木香4.5克,焦三仙各6克,大枣4枚,炙甘草5克。3剂,水煎温服,取汁400ml,分早晚两次口服,日1剂。
      二诊:心下痞硬大减,纳谷知香,无恶心,脘腹已不觉胀满,整体情况大有改善。效不更方,嘱再服2剂,之后以香砂六君丸调理善后而痊愈。
       医案评价:秦老认为本例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胃气不和,寒热互结之证。外邪犯于肠胃,致胃气不和,胃失和降,寒热互结,阻于心下,纳运失职,虚实夹杂,故表现脘腹痞满,恶心、纳呆。舌苔薄黄而腻,脉弦数,也为胃气不和,寒热互结之象。选方半夏泻心汤,为张仲景《伤寒论》所创,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入胃为主,辛开散结,苦降以止呕,以除痞满呕逆之症;辅以干姜辛温祛寒,黄芩、黄连苦寒泄热;佐以太子参、大枣补益中气。根据患者腹部胀满等症状,加用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,能升降诸气,和胃气如神,行肝气最捷,和胃多配姜橘,陈皮行气化滞,和胃止呕,焦三仙用于消痞化积;使以炙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。
      该方或寒热并用,或辛开苦降,或补泻兼施。可用于因胃气不和,寒热互结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,且疗效满意。总之,该方法不离阴阳调和,充分体现了中医“治病求本”的精髓,以“和”为贵的指导思想,值得仿效。
 
      张某,男,60 岁,退休工人,2017年11月12日初诊。
      主诉:右胁肋胀痛2月余。
      病史:3 月前患者因风湿性关节炎自行网上购买某种抗风湿类药物,服药半月后出现右胁肋胀痛,神疲乏力,就诊于德州市某医院,查 肝 功 能 示: ALT: 221U /L,AST: 101U /L,GGT: 199U /L,总 胆 红 素: 32μmmol /L,直 接 胆 红素: 14μmmol /L,间接胆红素: 22μmmol /L。  西医诊断:药物性肝炎,今为求中医治疗而求诊。刻诊: 右胁肋胀痛,伴神疲乏力,胃纳减退,上腹不适,恶心欲吐,尿色深黄,齿痕舌,舌尖红,苔薄白,脉眩细。
      诊断:胁痛--土壅木郁证。
      治则:运土达木、清热除湿,佐以降酶。
      处方:苍术 15g,厚扑 15g,陈皮15g,太子参 15g,白术 15g,茯苓 12g,甘草 6g,五味子 10g,山栀 10g,黄芩 10g,夏枯草 12g,生山楂 15g。6 剂,水煎内服,1 剂/ d

  2017 年 11月 18 日二诊,刻诊: 服方后胁痛明显减轻,乏力减轻,恶心、呕吐症状消失,诉双下肢酸痛,仍有上腹部不适感,小便黄清,齿痕舌,舌尖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复查肝功能: ALT: 158U /L,AST: 88 U /L,GGT: 165U /L,效不更方,守上方去加茵陈进治。药用: 茵陈15g,苍术 9g,厚扑 12g,陈皮 15g,栀子10g,五味子 12g,生山楂 15g,太子参 15g,白术 15g,茯苓 12g,甘草 3g,夏枯草 12g。7 剂。
      2017 年 11 月 25 日三诊,刻诊: 服方后胁痛缓解,精神好转,进食增加,小便正常,双下肢酸痛消失,未诉腹部不适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复查肝功能示: ALT: 55 U /L,AST: 50U /L,GGT: 65U /L,胆红素正常。效不更方,处方: 茵陈15g,虎杖15g,苍术 9g,厚扑 12g,陈皮 15g,栀子10g,五味子 12g,生山楂 15g,太子参 15g,白术 15g,茯苓 12g,甘草 3g,夏枯草 12g。7 剂进治。1 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,无不适表现。
      医案评价: 药物性肝损伤属中医“胁痛”、“黄疸”、“积聚”、“药物毒”等范畴,是药物毒侵犯机体,脏腑功能失调,气血运行受阻,水湿代谢失常而形成的以黄疸、胁痛为主症的一组证候群。秦老治疗胁痛,认为其病机可概括为湿热毒邪蕴结,肝( 胆) 脾( 胃) 不和,其病位在肝,但与胆、脾、胃等脏腑有关,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,主要矛盾为湿热毒邪,发病的内在原因为脾胃虚弱。正是立意于此病机,遵从“肝病守脾”之法,予运土达木,清热利湿法治之,以调和肝脾。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,平胃散清热除湿,再加用有降酶作用的中药茵陈、虎杖、山楂、五味子,专病专药的配合使用,大大提高了转氨酶的下降速度,改善了临床症状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关键词: